直播間里的主播,,看著有五十多歲,,穿了件織工精美的毛衣,,戴個老花鏡,,能看到眼角的皺紋,手里拿著一個毛線團,,正在講解它的產(chǎn)地,。這個直播間看起來和普通書房沒什么兩樣,只是旁邊的書架上擺滿了毛線團,。
直播間外,,有六千人正在圍觀,她們在猜測,,今天主播手里的這團毛線,,會變成一件毛衣還是一雙手套,。
這里是張卡的直播間,,主播們不會賣力吆喝,也沒有人上鏈接,,不玩打折和限時秒殺,,只有一位大媽端坐在鏡頭前,一針一針織著毛衣,。評論區(qū)里,,不斷進來新的留言,“劉老師早上好”,,“劉老師今天的衣服真好看”,。
張卡的直播間,,有六位老師,她們從早上七點半播到晚上十一點半,,永不停歇,。
張卡正在整理毛線團,這都是她的寶貝
朋友的直播間
前一段時間,,張卡想著天氣冷了,,有些地區(qū)開始下大雪,大家起不來床,,打算把直播推遲到八點,。
有粉絲給她留言,自己六點多就起床了,,吃好早飯,,收拾好屋子,拿出昨天織到一半的毛衣,,巴巴等著看直播,。早上七點半剛開直播,馬上就能進來上千人,,“我發(fā)現(xiàn)好多人秒進,,他們就是守在直播間,等你一開就馬上進來,?!?/p>
老師在鏡頭前織,粉絲跟著手機屏幕學,,“他們跟追韓劇似的”,,六位老師各自分了時間段,有的擅長鉤,,有的擅長織,,每個人會的款式也不一樣,粉絲們了解每個主播,,“這個老師喜歡什么顏色,,或者喜歡織什么類型的衣服,粉絲們都會了解”,,張卡說,,像在學校上課一樣,老師們排了課程表,,粉絲可以按照課程表時間,,選自己想跟著上課的老師。
織好一件毛衣,即便是熟手也得三四天,,慢一些的要織上半個月,,粉絲們一天跟著織一點,慢慢地看著一件毛衣誕生,,還能送給家里人,。
除了織毛衣,粉絲們也在直播間聊天,,有人說,,自己今天在單位和領導拌嘴了,很難過,;有人說出門粗心丟了包,;有人說今天是自己的生日,曾經(jīng)做過幼兒園老師的劉老師,,能歌善舞,,當場給粉絲唱了首生日快樂,其他人也給她送小紅花,?!笆桥惆榈姆諊覀兓旧隙纪酥辈ラg要帶貨,、秒殺什么的,,大家都覺得這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了,跟朋友聊天一樣,?!?/p>
劉老師的媽媽身體不好,長期臥床,,趙老師父母都在住院,,李老師的兩個孩子上學,張卡長期在許昌,,粉絲們會問她,,你到底還能不能回北京了?“大家好像朋友一樣,,不是買家和賣家的關系,,這是我特別欣慰的?!?/p>
多年來,,店鋪的群里聚集了天南地北熱愛針織的人,。張卡曾在上海展會上遇到鐵粉,,一年花幾萬元買毛線,織出幾十件衣服送給親友,因為每天織毛衣手指織出腱鞘炎,,依然停不下來,,“一邊花錢治病,一邊織毛衣送人,,我理解她要的就是滿足”,。店里的粉絲從直播前的3萬漲到12萬,用戶復購率超過60%,。
織毛衣正在直播中
“大媽直播團”
過去,,客戶買了毛線,雖然有視頻教程,、圖片教程,,但是自己怎么看也學不會,“線上看視頻感覺一看就會,,真正動手一做就廢”,。
2018年6月,張卡開始了她的第一次直播,,起初就是想教給客戶,,怎么從零織出來一件毛衣。那次兩小時的直播,,只有幾十人圍觀,,張卡和他們聊針織手法,解答疑惑,,下播時竟還有人意猶未盡,。張卡當時就覺得,這事能成,。
2019年2月,,劉紅衛(wèi)加入了,她是張卡的首批粉絲,,因為發(fā)現(xiàn)張卡直播時顯露疲態(tài),,主動提出想給她當助理。
趙亞琴也是從直播間認識的,,先是每天看直播的粉絲,,出差到北京的時候,趙亞琴到了張卡的實體店,,當天,,她還帶了件自己織的毛衣。張卡覺得那件毛衣很好看,,當場就提出來,,“你要不要上直播間給姐妹們展示一下,?”趙亞琴長得挺漂亮,身材,、氣質(zhì)都挺好,,直播間里粉絲都贊不絕口,也想織件一模一樣的,。張卡干脆提出來,,希望趙亞琴加入,一起做直播,。
回到家以后,,趙亞琴就和家里人商量,她那時候剛退休,,計劃做一份“拋頭露面”的工作,,女兒爽快答應了。一周時間里,,張卡買了直播用的設備寄給趙亞琴,,她成了店里第三個主播。
幾個月后,,劉紅衛(wèi)家里長輩生病了,,劉紅衛(wèi)回了老家。張卡覺得直播不能停,,于是幾個姐妹各自在老家直播,,“每天直播三個小時,其他時間你該去醫(yī)院照顧老媽,、去婆家,、去給兒子女兒帶孩子,這些都不耽誤,?!?/p>
張卡的直播間,從2小時直播延長到了4小時,、6小時,,后來,不愛跳廣場舞的李阿姨,,不需要看孫子的盧阿姨紛紛加入團隊,,她們都是從“粉絲”變成了店鋪的當班主播。現(xiàn)在,,“大媽直播團”已經(jīng)增加到6人,,平均年齡50歲,每天直播16個小時,。
在直播間,,“粉絲”給主播們?nèi)×怂嚸?,老年林青霞、S號的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瑪……因為來直播間的大多是年輕人,,為了設計流行款式,趙亞琴主動惡補時尚課,,不上播時,,主播們還經(jīng)常通過各種專業(yè)書籍、專業(yè)公眾號鉆研女紅技藝,?!拔覀冎辈ラg的粉絲水平很高,不提高本領怎能吸引得了她們,?”趙亞琴說,。
三兩姐妹,聚在一起,,織織毛衣
到今年疫情期間,,所有人都待在家里,對張卡來說反倒成了好機會,,閑著也是閑著,,不如來織毛衣吧!“之前大家都沒有這樣的感覺,,哪有閑工夫織毛線,,疫情期間和我們一起織,意外發(fā)現(xiàn)也很開心,?!?/p>
2020年上半年,張卡的店業(yè)績達到1000萬元,,超過去年全年銷售額,。2020年全年銷售額超過了2100萬,而直播前的2017年,,銷售僅100萬,。
毛線串起來的親情
張卡的粉絲大都是40-65歲的女性,最大的粉絲都72歲了,,平常要戴著老花鏡看直播,。后臺詢問里,經(jīng)常有人說不會弄,,“你等等我把兒子叫過來付款”,。客服經(jīng)常接到消息,,發(fā)過來是張直播間截圖,,問,,“這是我媽要的顏色,還有嗎,?”
來直播間的,,還有四五十歲的客戶,他們給自己媽媽買毛線,,“我特別感動,,他們的媽媽可能都七八十歲了?!蹦曦浌?jié)期間,,有個粉絲留言說自己買了紅色的毛線,給媽媽織了一身紅帽子,、紅圍巾,、紅毛衣、紅披肩,。媽媽看了特別高興,,問她,你的線織完了嗎,?不夠的話我再給你錢,,你多買點線?!八谖覀冎辈ラg說,,夠了夠了,我現(xiàn)在買的線一個世紀都織不完,?!?/p>
粉絲群里,大家也會分享自己的作品,,兒子穿著自己織的毛衣出門了,,拍個背影照片曬到群里,張卡也喜歡看這樣的照片,,毛衣不再是掛在衣架上的樣品了,,每一件都有了家庭的幸福感。給老公的毛衣,,給女兒的長裙,,幾百人聚在群里聊生活中的開心和煩惱:孩子要訂婚了,出門摔到了胳膊,,小貓把毛線團拆了,。
直播讓老師們也有了價值感。
最早參與直播的劉紅衛(wèi)有了粉絲,,有次張卡和劉紅衛(wèi)起了沖突,,一生氣說你別直播了,,把樣品毛線都寄回來。過了十幾天,,劉老師也沒把毛線寄回來,,私下里她和另一個老師說,她不愿意離開這個直播間,,在這里她找到了價值,。
劉紅衛(wèi)五十多歲了,不愛打麻將,,以前的興趣愛好是和幾個朋友爬山唱歌旅游,,有了直播間,,自己創(chuàng)作的作品有人認可了,,還有人聊天,退休生活也快樂了,。每天上直播前,,劉紅衛(wèi)都認真對待——畫個淡妝或者換套好看的衣服。
熱度高的時候,,同時有幾萬人在直播間,,平常一天下來,累計觀看也有三四萬人,,“和你在家里找三兩個朋友去爬山聊天,,是完全不一樣的體驗?!?去年9月,,劉紅衛(wèi)生日那天,有粉絲主動在直播間內(nèi)發(fā)出祝福,,很快,,其他粉絲的祝福蜂擁而至。
張卡正在織毛衣
最近一年多,,有二十多個人找到張卡,,也想加入大媽直播團。張卡唯一一條標準是酷愛編織,,“就是覺得今天不把這件東西做出來,,都沒心情干別的,做飯都不香了,?!?/p>
直播永不停止,晚上十一點半,,同時在線人數(shù)還有五百多,。一天的直播快要結(jié)束了,,留言區(qū),粉絲們輪流問候晚安,,“老師明天見”,。